 
   
 

症结和原罪出在了,预言机的中心化和杠杆的无序叠加。
撰文:Haotian
很多人没看明白这篇文章到底在说什么。一个诡异的现象,CEX 和 perp dex 被屠杀式清算,但链上借贷协议却几乎没受影响?这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正常来说,一个拥有高流动性资产的平台,尤其是所托为用户的资产,理应有一个严谨且健全的去中心化 Oracle 喂价机制,但 BN 却用了自家现货市场的单一数据源作为清算参考。
所以,才出现了 $PAXG 飙升到 3600 美元的异常事件,按理说 PAXG 应该和黄金价格 1:1 锚定,但因为单一 Oracle 问题,让 PAXG 产生了一种非结构性的脱锚,与市场真实价格偏差过大。
正常黄金 $2900,但 BN 上报价却达到了 $3600。Why? 很好理解,崩盘时大户疯狂抛售风险资产而购买 PAXG 这类避险资产,强需求放大了资产价格,完全没有外部验证机制甚至加权平均价,能不脱锚吗?这也同时解释了,为啥会有那么多奇怪的插针形态。
但相较之下,成熟的链上 DeFi 借贷协议基本都采纳的是去中心化 Oracle,会聚合 CEX、DEX 等链上多源数据,而避免「自己给自己定价」的黑箱操作。
说到此,大家一定会觉得我要宣扬去中心化 Oracle 多么多么重要,No,在 CEX 庞大的流动性支撑下,正常情况下中心化的 Oracle 并没有问题。
症结和原罪出在了,Oracle 的中心化和杠杆的无序叠加。
想想看,若 100x 杠杆 + 跨保证金机制 + 封装资产被纳入保证金 + 枯竭且稀薄的订单薄流动性,在某一瞬间高度叠加,会发生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 2010 年的美股闪崩事件,高频算法在 15 分钟内抹去 1 万亿美元市值,起因是一笔大单砸穿了脆弱的订单簿,触发算法互相踩踏——抛售导致价格暴跌,暴跌触发更多算法止损,流动性瞬间枯竭,陷入「卖出→下跌→更多卖出」的死亡螺旋。
这和 1011 这次崩盘的剧本,有多么惊人相似?噢,不对,倒是有一点区别:
2010 年有传统金融市场有熔断机制,而 2025 年加密市场仍是 24/7 的无监管状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