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KEN2049 新加坡已定档 2025 年 10 月 1–2 日,地点在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Marina Bay Sands)。主会期前后还会有一整周的城市侧活动(Token2049 Week),项目方和投资人都会密集到场。
结论先行:展会不是“合规豁免区”。 自 2025 年 6 月 30 日 起,新加坡《金融服务与市场法》(FSMA)第 9 部分正式生效,DTSP(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制度落地。无牌不得“在新加坡”开展数字代币服务,不以你的客户是否在坡内为判断标准,监管看“实际行为与控制”,而非注册地或链部署地;且本轮实行不设过渡期。
根据金管局(MAS)发布的最终反馈文件与配套说明,“在新加坡营业场所经营”与“从新加坡向境外提供 DT 服务”均会纳入 DTSP 监管边界;涵盖的行为不仅是撮合 / 交易与托管,与代币销售或要约相关的建议与研究发布等也在列,需特别审视路演 / 研究发布 / 一对一会谈等活动的实际内容是否触线。
延伸阅读《大恐慌?!新加坡 DTSP 新规冲击之下,Web3 项目能去哪里?》
所以,准备参加 TOKEN2049 的 Web3 项目方与高净值投资者,该怎么“到场但不踩线”?下面指南请收好。
到场前 7 天:把红线和物料一次备齐
必做准备
- 官网与二维码:开启 geo-block / 地域提示;显著展示 “非面向新加坡人士 / 境内的服务声明” 与“本展台不提供任何数字代币服务 / 交易 / 托管 / 转移”。
- Demo 策略:只用测试网 / 沙盒数据,全程贴上 “Demo Only / No Live Trading / No Custody” 标签;现场不触达真实资产、不连接真实钱包。
- Pitch 话术卡(发给全体工作人员):禁止承诺收益、禁止价格展望、禁止“用此链接即可购买 / 兑换 / 空投领取”之类的引导。
物料审核清单
- 不出现“认购 / 申购 / 白名单换配售 / 保证上线”等表述
- 不提供 KYC/ 开户 / 签约入口
- 不收取任何法币 / 稳定币 / 链上资产
- 不分发具可兑换价值的代币凭证、可转移“兑换码”、可触发链上权益的二维码
- 不做“扫码进群领福利 / 空投”的活动引导
- 不设置“转发 / 关注即兑礼包”的动作(易被认定为促销诱导)
- 不展示 / 派发具体代币的研究材料(含“扫码获取报告 /Deck”)
建议随身携带
一页式 合规模块:架构图(发行 / 托管 / 做市 / 结算均在境外法域完成)、风控流程(KYC/AML/ 制裁筛查 / 重大事件上报)、第三方审计 / 托管机构名称(若有)。
访谈记录模板:仅收集名片级信息并附同意条款,避免触碰 PDPA(新加坡个人数据保护法)的明示同意要求。
展会现场:哪些不能做?
底线:现场不成交、不触达真实资产、不形成可执行承诺。 技术可以讲,业务可以聊,落地交易一律挪到境外法域并走合规流程。以下业务切勿进行:
发行 / 分发 / 募资相关(最高风险)
- 现场发币、空投、白名单预约换配售、任何以 USDT/ 法币收款的预约或锁单。
- 对具体代币给出买卖 / 配置建议,附带“如何参与 / 购买”的明确路径。
经纪 / 撮合 / 转移
- 代客户下单、OTC 兑付、跨链桥代操作、引导用户现场链上转账。
托管 / 钱包
开户 /KYC/ 签约
- 扫码即开户、现场完成实名 /KYB、签框架协议或“意向 + 付款”组合动作。
研究 / 建议类传播
- 发布 / 派发针对具体代币的研究报告、评级、价格目标并引导交易;
- 公开路演中给出“近期上线 / 收益预期 / 做市承诺”等可被视为要约 / 销售诱因的表述;
- 不在新加坡“发布 / 派发 / 展示 / 演讲”任何针对具体代币的研究 / 评论 / 推荐 / 评级材料(含二维码下载、屏幕播放、演讲 PPT、纸质报告)。
展会现场:可以做什么?
- 品牌与技术展示:讲场景、架构、安全与合规框架,不落地到交易 / 托管 / 转移。
- 测试网演示:清晰标注“演示系统,非生产环境”。
- 合格投资者的闭门技术沟通:只谈路线图与合规路径,不作任何配售 / 回购 / 收益承诺。
- 后移成交:把 KYC/ 签约 / 收款 / 分发等全部转到目标法域,走当地持牌机构或合规通道。
给 Web3 项目方的“展台 SOP”
三句话总原则
- “我们在新加坡不提供任何数字代币服务,现场只有技术演示。”
- “若您有兴趣,我们会安排会后在合适法域对接持牌伙伴继续沟通。”
- “这不是投资建议,不涉及任何代币的要约、招揽或分发。”
高频问题话术
Q:能不能现场帮我开个账户 / 领空投?
A:不行。我们在坡只是展示,不开户、不分发、不触达资产。
Q:这个代币你们怎么看、什么时候上线?
A:我们不提供代币买卖建议或时间表;如需了解技术与合规路线,欢迎会后对接。
Q:能否现场打款锁额度?
A:不行。任何资金往来与签约都不在新加坡进行。
每次回答都重复三件事:不在新加坡成交、转到境外法域、由持牌伙伴对接,降低一线同事口误或越界的风险。另外,可以把这句话作为固定收尾:如需后续合作,我们将在境外法域由持牌伙伴对接正式流程。
给 Web3 高净值投资者 / 机构的尽调清单
- 牌照路径:对方是否在目标市场持有 PSA/SFA/DTSP/VASP 等牌照或明确声明不向新加坡人士提供服务?
- 资金与托管:托管机构、冷热分离、重大事故 1 小时上报机制、年审 / 渗透测试 / 第三方审计是否就绪?
- 跨境链路:发行 / 分发 / 做市 / 清算分别在哪一法域落地?KYC/AML 与制裁筛查如何执行与留痕?
- 营销合规:是否避免“金融促销式”内容(引导购买 / 收益暗示 / 价格目标),是否有地域屏蔽与披露?
- 治理与利益冲突:基金会 /DAO 是否“实质独立”?核心权限(国库 / 升级 / 密钥)是否去中心化与多签约束?
展会之后:把交易“挪回”合规法域
- 落地法域优先级:先确认目标市场(如香港、迪拜、欧盟 MiCA 等)与牌照可行性,再设计发行 / 分发与二级流通路径。
- 产品路线:能否先产品,后代币;若需要代币,是否已做“去证券化”设计(用途>收益、行为绑定>线性释放、SAFT/ 锁仓 / 里程碑释放等)?
- 资料归档:保留全部会谈记录、免责声明、合规弹窗截图、Demo 版本号及散件清单,至少保存 12 个月(聊天记录、免责声明截图、演示版本号、名单及同意记录),对接审计或律师取证更稳。
常见灰区问答
Q:POAP/ 到场徽章可以发吗?
A:可以考虑无对价、不可交易、不可兑换权益的纯纪念性徽章;一旦可转移 / 可兑换 / 绑定未来权益→高风险。
Q:媒体采访能谈代币吗?
A:避免价格 / 时间表 / 承诺性措辞;只谈技术与治理,不给“行动号召”。
Q:侧活动 / 私人会面更“安全”吗?
A:不是。场景变小≠风险变小;以“闭门沟通”为名的配售 / 认购承诺,同样可能触法。
重要提示
- 展会=展示,不=交易。
- 合规看行为,不看名片。
- 现场所有“能落地成交”的动作,都应当移出新加坡完成。
* 以上内容仅供信息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具体情形以贵方业务实控与行为证据为准,请咨询新加坡执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