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以高收益为噱头,需拉人头才能获利的平台,都应高度警惕。
撰文:Lisa&Keywolf
编辑:Liz
据报道,2025 年 6 月 26 日,名为鑫慷嘉 DGCX 的线上投资平台突然关闭所有提现通道,大量用户发现其账户内资产被冻结或清零,资金无法取出。该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酵,引发广泛关注。尽管目前尚无权威机构发布受害者人数和资金损失的准确数据,但据投资者相传,此次事件可能涉及资金规模达 130 亿元人民币,受害人数或超过 200 万人。
据部分公开信息披露,早在 2019 年,鑫慷嘉曾向某企业出售过价值 20 万元的油品过滤设备,此后该交易被对外包装成「与中石油签署五年战略合作协议」;2021 年 3 月,该项目以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有限公司的名义开始运作,尽管该公司宣称有 3000 万的注册资金,实际缴纳金额却为零,且早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符合「空壳公司」特征。
2023 年 5 月,该平台推出 DGCX 鑫慷嘉大数据交易所,声称其为「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 (DGCX) 在中国的官方分站」,并自称与中石油、中远海运等多家国企达成合作。平台通过发布伪造的合同、公函、官网截图等材料进行背书,以强化其「正规军」形象。
事实上,该平台与 DGCX 并无任何隶属或业务关联,整套资质系统是披着「国际金融」的伪装外衣。真正的 DGCX 曾多次公开发文,否认与其存在授权或合作,并警告用户防范假冒平台。
网传创办人黄鑫在潜逃海外后还在会员微信群组留下一段话,该内容虽无法独立核实其真伪,但在社群中被广泛传播,也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愤怒情绪。
针对鑫慷嘉 DGCX 项目的链上资金流转情况,我们使用慢雾 (SlowMist) 旗下反洗钱追踪分析系统 MistTrack(https://misttrack.io/) 对该案件相关链上地址进行深入溯源。链上行为显示该项目可能构建了一套复杂的多层级资金结构,资金从集中入口流入,再经多次中转后流出,初步具备庞氏骗局常见的链上运行特征。
目前我们已分析识别出约 80 万个用户充值地址,涉及的资金规模高达 15 亿美元。需要强调的是,此小节的数据基于公开链上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挖掘,不能代表项目全部资金路径和最终事实,统计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仅供参考。部分推论基于当前链上行为表现,并未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事实认定,仍需进一步数据支持与多方验证。
分析发现,资金源头几乎都来自中心化交易所的热钱包,且这些资金随后被以整数额(如 1000、2000 USDT 等)分发至众多地址。考虑到该项目要求用户以 USDT 入会,用户需先将人民币兑换成 USDT 再充值至指定地址,因此推测这可能是项目方向用户收取人民币后,再从交易所统一提币并分发 USDT 的操作。这些整数额度与该项目据称的「入会费」模式相吻合,也存在充值入金行为的可能。平台疑似采用了一种集中控币、分配充值地址的管理方式,即由平台给用户提供用于参与项目的地址,用户并不直接掌握私钥。
多个「用户地址」接收到 USDT 后,再将资金经过 1~2 层转入由平台控制的汇集地址。汇集地址显示出以下特征:
以上行为表明这批地址可能作为「中继层」或「聚合节点」存在,承担将用户「充值资金」/「入会费」统一归集的作用。
汇集地址会将资金分散转移到 1 个或多个地址,这些地址中有些仅活跃 1~2 天,猜测可能是该地址上的资金用完后轮换另一个地址,也可能是为了减少被拉黑标记的风险。这种短周期、高频率的操作模式,也表明项目在资金运作层面保持了一定的「轮转节奏」。不论路径如何复杂,大部分资金最终都回到了一些交易所的用户充币地址,呈现一对多的形式,疑似用户的获利提现。更为显著的是:大部分转账中,目标地址收到的金额比发起金额少约 10%,例如发出 800 USDT,实收 720 USDT,可能意味着存在某种「提现手续费」。
通过进一步的链上数据分析,我们还观察到大量 TRON 地址之间存在自定义权限的授权行为。部分参与资金汇集的地址将自定义权限授权给 3~5 个地址,阈值通常为 3,且可以进行 Transfer TRC10、Trigger Smart Contract(一般是用于转账 TRC20 Token)操作。
这些参与资金汇集的地址与被授权地址均多次出现此类授权现象,如下表:
可以间接推测主地址(汇集地址)与被授权地址属于同一主体,并且在资金路径紧密交织的背景下,合理怀疑项目运营者出于自动化程序操作便利,采用了批量授权控制机制,这种结构也更贴近平台的权限管理方式。
该项目疑似一个「庞氏内核 + 传销架构」的资金盘,以虚拟资产投资为由头,以稳定币为支付手段,通过「拉人头」入会的方式集资,具体手法包括:
为实现「拉人头」的目的,鑫慷嘉设立了兵团式 9 级架构制度,从上到下依次为司令员、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并设定了明确的晋升标准与返利比例。例如,参与者缴费成为会员后推荐 3 人即可晋升为班长,每成功推荐 1 人奖励 10 USDT;若升至司令员,需发展近 2 万人团队与 50 名直属下线,可获得每人 150 USDT 推荐奖和每月 12000 USDT 保底薪资。这一机制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型传播路径,激励参与者不断发展下线,并以晋升奖励驱动资金持续流入。
鑫慷嘉在其官网和 APP 中展示各类虚假交易界面,包括黄金、原油、指数等,声称提供国际行情、实时盈亏,引导用户充值 USDT 进行高杠杆交易,实际所有账户数据由平台后台控制。
该平台宣称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中东进行黄金、石油、外汇的期货交易,承诺投资者可获得高达日息 2% 的回报。例如会员投资 10 万美元,每日可赚 2000 美元,每月就可赚 6 万美元。「3 天返本、7 天翻倍」、「100% 盈利提成」、「VIP 内部套利信号」是吸引用户持续投入的主要话术,平台还定期制造部分提现成功截图、投资「收益榜」营造「真实赚钱」氛围,形成强烈的从众效应。
据投资者反馈,6 月 25 日,鑫慷嘉出现无法提现的情况,次日确认系统瘫痪。平台方给出的回应是「公司被监管部门定义为偷税漏税,账户资金被全部冻结,无法提现」。用户想要提现,便需要按照持仓金额的 10% 进行缴税,10 万元以上提现需排队 30 多个工作日,纳税后每日可产生 1% 的收益,累计达到 100 枚 USDT 后可以提现,且提现手续费为 50%,在跑路前,该平台还抛出了诱饵活动:「投资 50 万送特斯拉」,其实是诱导用户加杠杆投入,在崩盘前再多骗点钱。鑫慷嘉集资后突然关闭提现通道、客服失联,网传该平台在崩盘前短短 48 小时内,通过 Tornado Cash 转移约 18 亿 USDT 至开曼离岸壳公司账户。
事实上,在平台崩盘前,已有多个地方公安机关与金融监管机构发出风险提示,包括屏山县公安局、阳山县公安局、桃江县公安局、河源农商银行、湖南省委金融办等,均表示该平台存在非法集资、高风险交易等嫌疑。
然而,由于该平台实行邀请码制度控制注册,通过微信群裂变、线下讲座宣讲等方式广泛渗透,配合「国家级项目」、「央企合作」等话术,大量中老年人群与下沉市场用户深陷其中,导致在各地监管发出预警后仍有大量资金持续流入。目前,据传部分平台核心技术人员与头部代理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公安机关已查封若干涉案资产账户,冻结资金约 1.2 亿元。
鑫慷嘉 DGCX 事件是一场典型结合数字资产、庞氏骗局和传销机制的数字金融诈骗,这类资金盘的核心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精准地利用链上支付 + 线下地推的混合模式,配合外资假身份、虚假的政府背书,制造跨境合法感。
慢雾 (SlowMist) 在此提醒广大用户:
鑫慷嘉的崩盘,是众多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惨痛经验。它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这个信息泛滥、诈骗手法日益复杂的时代,需要保持理性、提高金融素养、主动质疑「看起来太好的事物」。任何以高收益为噱头,需拉人头才能获利的平台,都应高度警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