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券商,而是一台用代码重写金融规则的时光机。
作者:Lawrence
在 2025 年 5 月 6 日的资本市场上,一则来自加密 KOL 的内测截图引发金融地震——富途证券的综合账户系统里赫然出现了加密货币充值入口。
就在今天,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富途证券的工程师们正在为一场足以改写金融业版图的发布会做最后调试。随着官网公告的悄然上线,全球投资者发现:这家以「科技赋能投资」闻名的互联网券商,正式宣布支持比特币(BTC)、以太坊(ETH)及 USDT 的充值与交易。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功能迭代,而是一场酝酿了十二年的战略突围——从腾讯前 18 号员工的创业传奇,到 2300 万用户的全球化布局,再到如今对加密资产的全面拥抱,富途正在用代码重构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边界。
要理解富途的加密野心,必须回溯其创始人李华的创业史诗。这位湖南娄底走出的计算机天才,曾是腾讯视频业务的奠基人,手握 20 余项国际专利。
2007 年,他以散户身份在港股市场创下年交易额 40 亿港币的纪录。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当时券商提供的交易软件用户体验极差,不仅界面简陋、出入金操作繁琐,系统还频繁出现故障。他就曾亲身经历了一次因服务中断而一天内亏损 30 万港币的惨痛教训。
这场切肤之痛,催生了富途证券的诞生——一家以「消灭交易卡顿」为初心的科技券商。
技术基因的三大烙印:
这种「技术 + 资本 + 合规」的三位一体模式,构成了富途进军加密领域的底层逻辑。
富途的加密叙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套精准的「三步走」战略:
1. 蛰伏期(2024 年前):暗度陈仓的合规试验
2. 引爆期(2025 年 5 月):
3. 未来蓝图:
据内部人士透露,富途已规划「加密资产质押融资」「加密货币指数基金」等进阶产品,试图复刻其在传统金融市场的「一站式服务」神话。
富途的加密战略绝非跟风,而是一套精密计算的商业模型:
1. 流量破圈:5 亿加密用户的「虹吸计划」
全球 5 亿加密货币用户中,仅约 15% 涉足传统证券市场。富途通过 USDT 直投美股的低门槛设计(无需法币兑换),可快速吸纳币圈资金。据测算,若转化 1% 的加密用户,将带来 50 亿美元新增入金。
2. 场景革命:打通「虚实双栖」投资闭环
传统券商的加密业务多停留在单一交易,而富途的杀手锏在于:
3. 生态卡位:成为 Web3 时代的「金融路由器」
通过与合规稳定币发行方(如 USDC 发行商 Circle)的战略合作,富途正构建「法币 - 稳定币 - 加密资产 - 股票」的四维兑换网络,志在成为跨市场流动性枢纽。
富途的入场,正在引发加密领域的链式反应:
1. 交易所的「用户保卫战」
流量争夺:币安、OKX 等交易所的机构客户可能分流至富途,因其提供「加密 + 股票」的复合收益场景。
费率内卷:富途「零充币手续费」策略,或将迫使交易所降低提现费率以挽留用户。
2. 传统券商的「达尔文时刻」
3. 监管框架的「压力测试」
合规创新:富途将 USDT 充值限定于专业投资者(需 800 万港币资产证明),为香港证监会的「加密证券」沙盒提供试验样本。
反洗钱升级:其采用的链上追踪系统(如标记交易所地址),可能成为行业 AML 新标准。
站在 2025 年的十字路口,富途的加密实验已不仅仅是商业故事,更是一场关于金融本质的哲学实验:当比特币与特斯拉股票在同一账户中跳动,当 DeFi 收益率成为股民择券的参考指标,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百年高墙正在崩塌。
或许正如李华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所言:「我们不是券商,而是一台用代码重写金融规则的时光机。」
这台时光机的下一站,可能是华尔街与中本聪世界的终极融合。而历史将证明,今天这场始于香港的充值功能上线,或许正是未来万亿级加密证券化浪潮的第一朵浪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