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不能拿来考验,系统才是最好的防火墙。
撰文:牛小静、刘红林
* 本文所涉案例系真实发生事件,部分细节已根据当事人反馈作保密处理,文中观点基于公开信息与行业经验,仅供参考。
前几天,一个 Web3 团队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团队创始人被共事 2 年、懂代码的核心成员偷走了 100 多万加密资产。这位成员最初是由创始人亲自带入 Web3 行业的,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他入圈。后期因熟悉技术细节和系统结构,被赋予一定权限。最终,他通过抄录私下备份的助记词,迅速完成转账并跑路,据说人已经接近边境,准备出境。
这类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但这一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风控层面」的提醒,更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与对人性的警觉:
原以为能防住黑客,没想到最后还是栽在了人心。
作为 Web3 律师,我在这个案例里,看到了一个行业里长期被忽视,却极具破坏性的隐患:
内部人员舞弊。
这个词,在 Web3 创业语境中或许还不常被提起,但在传统企业中,早已是高频发生、极难发现、也极难防范的问题。你很难在事前发现蛛丝马迹,也常常难以搜集足够证据让执法机关立案。
而当受害者是链上资产时,问题更严峻:
加密资产不像传统资产那样可以冻结或追回,一旦转走,追溯和追回的难度几乎是指数级上升。
传统企业依赖制度、流程、授权,Web3 则更强调信任、协作与快速迭代。
但也正是这种文化,让很多 Web3 团队在初期就埋下了隐患:
于是就出现了极高风险的一幕:
一个团队成员,可能同时拥有写策略、执行交易、甚至直接操作钱包的权限。
这样的结构,等于把「自毁按钮」交到了人性手里。
哪怕那是「你认识多年、亲自带入团队」的人,也无法排除在利益冲突面前产生动摇的可能。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不稳定、外部压力陡增的背景下,你根本不知道一个人是否正承受着急迫的家庭或个人危机。
那位被盗资产的创始人在事发后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从没想到是他。他是我一手带入这个行业的,认识两年了,我们一起撸项目一年多,朝夕相处,从没红过脸。他也不是贪婪的人。」
这句话,太真实,也太危险。
「看起来不会做这种事」的人,并不等于在临界点不会动手。
人性不是线性的。钱、焦虑、恐惧、家庭压力、突发冲动……任何一种变量都可能成为压垮最后防线的稻草。
后来团队才查到,这名作案人员的个人征信长期不良,有多次逾期记录。而据说,他盗走这笔资金后,是为了弥补此前在合约账户中亏掉的钱。只是更令人警觉的是:真正的盗窃行为,其实发生在他亏钱之前。
这也说明,有时候促成作恶的,不只是贪婪或冲动,而是一个人在积压的压力、债务、恐惧与信息不透明之间,走向了「临界点」——只是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迈出去。
当你的系统没有设置任何「人性防火墙」,你就不是在管理风险,而是在赌运气。
许多团队在遭遇内部盗窃后,第一反应是指责对方「太坏」,但真正该问的是:
这不是某个人的道德缺陷,而是系统默认了「每个人都值得信赖」的结构性错误。
尤其在加密行业,单点权限的后果极其严重:
如果你的系统中,某一个人可以绕过所有机制完成转账,那么这个系统始终处于随时引爆的边缘。
结合过往接触到的多个案例,以及我们在团队合规梳理中积累的经验,以下几点建议,希望每个团队都认真思考并尽早落实:
1. 钱包权限必须多签、分散,私钥永远不落单
2. 策略与执行系统必须权限隔离
3. 资产划转必须有流程、有审批、有留档
4. 做制度,不是为了防「小人」,是为了让「好人」少犯错
有人说:「一个人好不好,看他在拥有金钱与自由时的表现。」
但我更认同的是:
人性不能拿来考验,系统才是最好的防火墙。
不是每个人都会背叛你,但你不能拿整个系统的安全,去赌一个人的良知。
真正成熟的管理,不是出于信任去放权,而是出于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不给任何人留下动手的机会。
Web3 是一个快节奏、高波动的行业。我们讨论市场机会、讲叙事逻辑、盯着行情波动,但实际上,真正把很多团队推向崩溃的,往往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内部的信任坍塌。
你可以输给市场,但不要先输给自己的系统。
建议自查这三件事:
1. 有没有哪位成员能「单点控制」资金?
2. 有没有交易逻辑是一人说了算,甚至无需留痕?
3. 私钥、助记词,有没有以不安全的方式保存在物理环境中?
如果你需要,我们可以协助你:
人性不能拿来考验,系统才是最好的防火墙。
行稳,才能致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